“燃冉”跨领域合作丨艺术在浮梁2023:种字合作社
“艺术在浮梁2023”新声艺术互动伙伴:“燃冉”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在艺术节开幕后,9月29日中秋节当天,带来了首场艺术公共活动“种字合作社”。“种”的行为透露了一种人与地的连结,而“字”替换了原本似乎应当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对象,将更广泛的人群纳入到“种字”的合作生产中。不论是浮梁的村民们还是来往于此的游客和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协同合作中进行收获。
“种字合作社”也是坚春天在“燃冉”驻留中实践的“‘种’字计划”的沿袭和发展,活动本身也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燃冉”驻留内容的延续与扩充,将“种字”的人际网络扩延至更广阔的场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计划中。更多关于坚春天驻留成果的展示将会在“燃冉”2023年艺术季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集中展示。
“种字合作社”活动现场
“种字合作社”活动现场
在史子园有2000亩茶园,据了解村小组共有茶叶专业合作社6家,村民通过参与合作社承包茶园。自“艺术在浮梁”开展以来,原本的合作生产加上旅游带动,初入史子园的人们也能够从村民自身和驻扎在浮梁的工作人员那感受和了解到大家参与村庄共建共治的高度积极性。在活动当天“艺术在浮梁2023”的现场,便能在观景茶园多处地点看到艺术家坚春天的笔墨——它们被“种”在茶山步道的出入口和站台,高低不一,连起来便形成了“归”-“月亮”-“浮梁”,在步道必经的一处阴凉休憩场上便能找到“种字合作社”的活动现场。
在艺术家及工作人员们的引导下,游客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参与互动:
“种字得字”:
在艺术家准备的种字物件(当地村民家中淘来的的竹筐、板凳,并用牛皮纸包裹表面)上,“种”下自己想“种”的字,随后可以在箩筐中抽取获得众多村民或者是艺术家为大家准备的字。
“每一只狗都有自己的名字”:
写下你为狗狗的准备名字,也可以交换得到一个字(每人一个)。艺术家和“燃冉”团队一同探访了史子园55户人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狗,它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名字,很多都是重名的叫“小黑”、“阿黄”,也有一只特别“酷”的狗名字叫“闪电”,还有“黄美丽”是一只喜爱跟随游客的小黄狗,是史子园的明星狗,而它还有只狗儿子便在我们的聊天中被赋予了“黄金”这个名字。我们了解到并非每一只狗都有自己的名字,所以艺术家便在活动中增加了为小狗取名的部分。
“种字合作社”活动现场
“种字合作社”活动现场
完成“种字”后的参与者也将收获一个字。在众多的“字”中,一部分是村民们写就的,体现了他们的期许、心愿或是祝福,还有100件是艺术家写就的形态各异的“月”字,像是中秋佳节的象征物。
艺术家“种”下的形态各异的月亮
在这“种字”与“得字”之间,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寄情于字,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中秋记忆。
这场“种字”的合作不仅仅发生在中秋活动这一天,“种字合作小组”的工作早在活动前几日就以更浸入式的方式在村子里蔓延开来……
“种字”合作小组的点点滴滴
“种字合作社”活动现场
“种字”合作小组走访村民
“种字”合作小组在初到浮梁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访村民们。在挨家挨户的探访中,村子里家家户户的人情关系、祖祖辈辈的生活历史、以及每一位村民个体的情绪与形象都逐渐立体生动起来。艺术家及团队更多地将自己置于倾听者的立场,将“种字”的能量交付给村民,让笔尖在10 × 10cm的“土地”上进行“播种”。
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纷纷为自家店铺向艺术家发出题字邀约。在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意图之后,艺术家欣然接受了“额外的种字计划”,未来当大家再次来到寒溪村去到茶饮店、小卖部、民宿、茶舍、瓷铺、咖啡店里都可以看到“种字合作社”的足迹。
左:村民们及项目团队“种”下的字
右:艺术家偶遇开幕前来到村庄的游客,合作创作了“花”字(草头由游客写就,化由艺术家写就)
二叔家的茶铺
茶忆民俗
坚春天还特地为村民们准备了77张“福”字。“种字”合作小组用连续两个傍晚的时间,在小组最新收编成员—六叔的带领下,在全村内上门拜访为家家户户送上“福”字与节日的问候。
艺术家为村民们准备的77张“福”字
“送福”路上六叔带队的背影
在送“福”字的路上,我们不仅要确保每一户人家都收到一张“福”字,对遇到的在作品点位的志愿者村民、村民家里来串门的亲友,我们也都一一送上了“福”字。奇妙的是,在这段路的尾声,我们准备的77张“福”字正正好好地发完了。在“种字合作社”的能量场下,充满了美妙的际遇和巧合。
“种字”合作小组工作记录
在活动前夜,“种字”合作小组一同乘着月色,以当地村民家中淘来的竹竿及准备好的牛皮纸为承载,将艺术家的笔墨呈现在观景茶园中。茶园间、夜风里、月光下,大家一起成为了挂“月亮”的人。
“种字合作社”活动布置现场
未完待续的
“种字合作社”
“种字”合作小组于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种字合作社”呈现了对本地故事的共同书写,在文字的交换中实则建立着每一位具体的人与人的交往。在实践过程中,艺术家和项目团队不断尝试探讨和试验这种合作生产的方式,并捕捉身边这些闪光的时刻——村民非常珍视自己生产“播种”每一块“土地”的机会,游客们也笑盈盈地“收获”每一方“种字”。或许在种与得之间,在每一次交换之余,“种字合作社”将探寻一种相对可持续的方式让合作社得以在村庄里或者更广阔的空间中生长,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