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剑锋 《甲虫=太阳》
《甲虫=太阳》
艺术家麻剑锋将毗邻新天地的黄陂南路地铁站2号出口的顶棚与其附近的电动扶梯作他绘画创作的基底,以其标志性的艺术语言将本无联系的两个建筑体串联,打破空间的固有印象,将新天地局部抽离现实语境,创造了一个超现实、充满想象力的时空。
从远处看,地铁口仿佛变为一只粉红色的甲虫,瞬间将观众带入卡夫卡式的超现实世界之中,其附近的扶梯则幻化成美丽的长卷,一串天真浪漫的“太阳” 随着扶梯的走向逐级向上排列,犹如希望的传递,在冬日中为公众带来温暖的意向。从甲虫到太阳,隐喻一种生命的连续与延伸。在艺术家眼中,地铁顶棚上的金属固定支架形似甲虫的触角向四周延伸,犹如生命体一般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周围,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每一位路过的行人,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其就像太阳的能量一般,生生不息。


麻剑峰,《甲虫=太阳》,2022,电子绘画,透明贴,车贴,尺寸可变
在邻近新天地广场的楼宇与楼宇之间,麻剑锋的目光落在了连接人与空间的地铁和扶梯上,“在我眼里,它们除了是运输工具之外,更像是有机的生命体。地铁每天吞吐那么多人流,其工具属性和那么多人的生命气息仿佛结合在一起,就像变成了一种新的生物体。”于是,便有了《甲虫=太阳》的方案构想。麻剑锋从这两年实践的电子绘画中汲取元素,延续一贯的纯色应用,结合实地的结构与材料进行创作,“这次作品很大的一个特点在于,那些建筑本身就在,我相当于是和设计这地铁口及扶梯的设计师在合作作品。就比如那地铁出入口的玻璃外罩,它本身就有类似于甲虫生物体的结构,顶棚上的金属固定支架形似甲虫触角,但因为是玻璃材质所以容易被忽略,我这次就是用颜色去加强这种结构,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这个冬天,这只甲虫褪去了自己的隐身术,在新天地广场附近以粉色的皮肤显现;而一串天真浪漫的“太阳”随着扶梯的走向逐级向上排列,隐喻着生命的连续与延伸。如果说这样的场景蕴含着超现实的意象,那这超现实本来就是属于这座城市的。2019年,麻剑锋曾前往马来西亚金之岛参与驻留项目,那段深入自然的日子让他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双脚扎扎实实踩在地上的感受”,相比起来,上海这样的庞然大物正在半空建造自身:高楼拔地而起,高架川流不息,而使得这种超现实运转起来的,正是这座城市所集聚的人流与能量。
当地铁开始奔驰,当扶梯开始运转,这座城市进入了自身的回环运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犹如涌动的生命体。夏日里的甲虫,冬天里的太阳,《甲虫=太阳》将这种旺盛而永恒的生命力传递给每一位路过的人。
艺术家麻剑锋说:“在我眼里,地铁除了是运输工具之外,更像是有机的生命体。地铁每天吞吐那么多人流,其工具属性和那么多人的生命气息仿佛结合在一起,就像变成了一种新的生物体。于是,便有了《甲虫=太阳》。”
置身其中,可以看到地铁顶棚上的金属固定支架,像是甲虫的触角。
在匍匐的甲虫上方,是带着太阳符号的蓝黄色尾巴,暖色线条向上延伸,隐喻一种生命的延续,犹如希望的传递。
关于艺术家
麻剑峰 Ma Jianfeng
1983年出生于浙江,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2012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系,获大师生资格。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麻剑锋擅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素材进行创作,通过拆解组合的手段打乱材料及其中固有元素的秩序,以绘画装置的呈现方式制造出混沌而充满歧义能量的戏剧化场域。
近期重要展览:“转角见!当下青年艺术奖2022”(当下艺术空间,北京,中国,2022);“灵魂猎人”(剩余空间,武汉,中国,2022);“在时间里”(三明治画廊,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2021);“记忆术+记忆宫殿”(OCAT深圳馆X华美术馆,深圳,中国,2021);“麻剑锋:不可调和”(魔金石空间,北京,中国,2021);“绘画无声”(泰康空间,北京,中国,2021);“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库特卖会”(三明治画廊,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2019);“幽灵岛”(l:project space,北京,中国,2019);“麻剑锋——金银岛”(GAO画廊,伦敦,英国(2019);“U型回廊”(激发研究所,北京,中国,2018);“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UCCA尤伦斯当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7);“MA”(应空间,北京,中国,2016);“永不抵达”(OCAT西安,西安,中国,2014);“墙”(东画廊,上海,中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