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可爱的早晨,讨厌的早晨》
在地创作的时间感
“我从2018年起正式进入剧场创作,所创作的都是以非职业演员为主体、以非虚构为创作基础的记录剧场作品。作为一名经受过传统戏剧教育的青年创作者,这并不是一种常规的职业规划。在过去的创作中,寻找剧场的‘此时此刻’必须是由真实的人发生的真实瞬间的必然性,是我坚定的信念。
此次新作也会延续这一理念。作品从一个问题出发:每一天的早晨,我们如何生活?这与我的个人经历相关。我从小就不擅长处理作息问题,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如今,终于脱离了规律的作息要求,可早晨常常是被抹去的风景。当我计划在一座城市进行在地创作,很自然地就想起时间,想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何度过他们的早晨。于是,一个以清洁工为创作主体的、关于如何在早晨生活的记录剧场作品构思,就这样诞生了。”
——“燃冉”奖项艺术家采访:“燃冉” × ARTnews|黄冰:何以“在地”,十五个平行宇宙的艺述
“燃冉”计划获奖方案
这是一部以上海新天地清洁工为创作主体的纪录剧场作品,通过讨论“生活在城市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如何度过早晨”的日常问题,对仪式性祷告的形式进行戏仿,试图接近高速运转的城市生活中被迫停滞的内心风景,迫使观众望向真正的问题--在重复的、进步的叙事游戏中,在剧场性趋近消亡的当下,日常是否已成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历史耗材?
方案构思:在上海新天地甄选出12名清洁工,以采访、排练、影像的形式与他们一起创作,在此基础上,将素材与人收拢,形成在美术馆里发生的特殊的剧场演出。
前期准备
采访阶段
你如何度过你的早晨?
描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早晨。
描述一个你最理想的早晨。
排练阶段
以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戏剧作品《终局》作为排练的文本,以剧本朗读的形式,和12位清洁工一同扮演剧中的角色,说出他们的台词,并对文本进行公开的讨论。
影像阶段
邀请12名清洁工以影像记录的方式,拍摄他们眼中城市的早晨。
呈现方式
一个包含影像、表演、仪式、装置、声音的演出现场,12名清洁工以不在场的形式贯穿出现在演出中,没有明确的观众与演区的划分,观众可以自由地行走在场地中,或完整或断章式地参与到演出之中。
呈现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板块,同时发生,板块的命名来源于塞缪尔·贝克特剧本《终局》中的台词译文。
#变形
创作者的自我要求。
#重复
主要体现为作品的节奏感。
#仪式性
对清洁工、历史的循环、早晨时刻的神圣感经过抽象性提炼后的停靠之处。
#对话
对于对话产生了怀疑。
垃圾与时间、仪式与休息、重复与循环
假如上帝自己不欲重复,这世界就不会存在。他或者追随表面的希望和计划,或者收回一切而置于回忆之中。但他没有这么做,因而这世界在继续,它继续,因为它是重复。重复-这是现实,是生存的严肃性。渴望重复的人就严肃性而言是成熟了。
——索伦·克尔凯郭尔《重复》
作品介绍
这是一场在新天地开展、邀请清洁工登上剧场舞台的晨间剧场实验,旨在探讨剧场与日常生活、人与时间、以及日常与重复性之间的关系。作品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观众席》、《真实影像》、《表演练习》和《演后谈》。
《观众席》是由从清洁工家中借来的私人椅子构成的舞台装置,观众可以根据地面上的提示,自由地观看或使用这些椅子;《真实影像》通过声画错位的影音,模拟并重现清洁工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视角画面,展现非常规视角之下的新天地;《表演练习》中,清洁工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根据随机抽取的戏剧台词,穿插进行即兴表演,构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戏剧演出;《演后谈》是一件互动装置,它允许观众与艺术家进行直接对话。在三分钟的通话时间内,观众可以与艺术家交换关于早晨、时间、劳动和清洁的生活记忆,这些分享亦将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关于艺术家
黄冰 Huang Bing
199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在她的艺术实践中,黄冰常采用非虚构与虚构相纠缠的工作方法,来讨论她眼中人与系统的关系。在个体生命状态与历史语境间建立幽深对话是她现阶段创作的热情所在。其主要作品包括:探讨老年人与青年人代际关系问题的纪录剧场作品《老有所依》(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北京、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北京,2021 / 2022);探讨身体、容器与空间关系的行为表演作品《房间里的山》,该作品作为开幕表演参与群展“日光之下——当代白瓷展”(天青艺术中心,北京,2021);在边境叙事语境下重述女性生命体验的自动化写作与图像作品《奇迹:如何杀死一只草莓》,该作品参与群展“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十点睡觉艺术中心,北京,2022);作为戏剧创作的以认知科学家侯世达自传文本为基础的赛博剧场作品《我是一个怪圈》,该作品参与群展“AI & NI/人工智慧与自然智慧”(4C Gallery,洛杉矶,2023)等。